一百年的岁月沉淀,一百年的风雨洗礼 百年前,中国第一片机制平板玻璃在 耀华诞生 这不仅是耀华人的骄傲 更是中国玻璃工业的里程碑
▲1933年 耀华玻璃厂全景图
民族工业 摸索前进
1922年3月17日,耀华机器制造玻璃有限公司在秦皇岛正式动工兴建。经过两年零五个月的施工,1924年8月,1号窑建成投产,8月15日点火,9月15日出玻璃,成为我国乃至亚洲第一家用“弗克法”制造玻璃的工厂。
自力更生 茁壮成长
新中国成立后,毛泽东、周恩来、刘少奇、朱德等党和国家领导人先后来厂视察;改革开放之后,杨尚昆、李鹏、朱镕基、吴邦国、李先念等党和国家领导人来厂视察。在党和政府的关怀、支持下,耀华取得了较快发展。
▲1954年 毛主席视察耀华
自1978年起,连续12年对平板玻璃企业进行产品质量抽查行评,耀华玻璃连续12年行评第一。1984年成立攻关小组,开始研制本体着色吸热玻璃。1985年5月在无槽窑形成批量生产,生产出我国第一片茶色吸热玻璃。此后,又用浮法技术生产了茶色玻璃及多种颜色的本体着色玻璃。1991年底,经国家计委、经贸委、体改委考察,国务院确定耀华为全国55家试点企业集团之一,并列入“计划单列”集团。
90年代中后期,耀华从垂直引上工艺生产单一的平板玻璃产品到生产浮法平板玻璃、深加工玻璃、玻璃钢制品等6大类102种产品,成为我国*大的综合性玻璃生产企业。
2002年2月,“耀华”浮法玻璃被国家工商行政管理总局认定为我国平板玻璃第一个“驰名商标”。除企业自身发展外,耀华向国家机关、科研单位和兄弟企业输送技术、管理骨干500多人。在党的领导下,耀华展现了“从无到有、从小到大、由弱变强”的发展之路。
凤凰涅槃 转型升级
在中国建材集团“4335”指导原则**下,落实凯盛科技玻璃新材料“3+1”战略布局,按照“存量做优、增量发展”的原则,通过管理创新、技术创新、机制创新,激发动力,收入连年增长,效益扭亏为盈,耀华凤凰涅槃、浴火重生,经济效益创20多年来*好水平。2020年7月,耀华正式加入中国建材凯盛科技集团,2021年,时隔33年,耀华再一次荣获“全国五一劳动奖状”。
2022年,按照凯盛科技集团的部署,以耀华集团为平台,整合12家独立法人实体企业资源,组成总资产140亿元,年收入近50亿元的新耀华集团,成员企业位于黑龙江、河北、山东、河南、安徽、四川6个省10个地级市,拥有优质浮法玻璃、特种玻璃和深加工玻璃三个板块。浮法产能位居全国前五位,已成为凯盛科技玻璃新材料“3+1”战略布局中优质浮法和特种玻璃产业平台。
2023年,在耀华(秦皇岛)、晶华玻璃、耀华(宜宾)和耀华(洛阳)建设的5条高端化、智能化、绿色化的优质浮法玻璃生产线相继投产,现有装备与行业同吨位产线相比处于**水平;硼硅玻璃和深加工玻璃新项目、新装备建设全面推进,耀华加快转型升级步伐,形成高质量发展新态势。
初心致远,使命敦行。耀华集团贯彻落实凯盛科技集团“534”经营管理原则,锚定“做优浮法玻璃、做强深加工玻璃、做精特种玻璃、创新特色产品,打造行业**供应商”的发展定位,将耀华这一百年品牌传承好、发展好,努力打造成为行业品牌、社会品牌、国际品牌,践行材料创造美好世界的企业使命。